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诫子书具体内容)

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臣。

在中国人心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忠、孝、节、义的代表。

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他临危受命,辅佐幼主。他北伐中原,前仆后继。他才德出众,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是三国里最闪耀的人物。

这样一位驰骋沙场、斡旋在政治中的人物,在操劳了一生之后,在享受了万丈光芒之后,生命走到了终点,想到8岁的儿子诸葛瞻,他寄了一封家书,即《诫子书》,只有103个字,却包含了他一生为人处世的精华。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在这封《诫子书》里,他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诫子书》中的名句,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当我们细读这封《诫子书》,可见诸葛亮高洁的人品和对孩子的殷切希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作为君子,从宁静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诸葛亮将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期望都写在这封《诫子书》中,在这里,他不是蜀汉的丞相,他不是威风八面的将帅,而是一个关爱儿子的父亲,谆谆教导,细微之处,全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

《诫子书》让我们看到诸葛亮的另一面,任何人,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永远是慈祥的,即使这个人是诸葛亮。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