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等不到佳人,所以贺铸就愁成了“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外加黄梅时节的雨”。于是,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贺梅子。
数年后,南宋一代词宗辛弃疾也写了一首《青玉案》,同贺铸一样,也是写傍晚等佳人的作品,这首词就是流传千古的——《青玉案·元夕》。
虽然论“痴”,辛弃疾这一首词还不及贺铸这一首词的一半,但是辛弃疾非常聪明地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经典情节的提炼,让辛弃疾词得到了更多的共鸣,以及更加广泛的流传。
一、《青玉案·凌波次过横塘路》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北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作意译:我在横塘的居处,苦苦地等着她的莅临。眼看着她走近了,居然又踏着凌波微步,翩然径去。这大好的年华,却让我去与谁共度呢?
目送她离开的背影,走路的姿态也和洛神一样,足底下有微尘。她家在哪里?想必是月亮桥边,开满鲜花的宅院,紧锁着窗棂的朱门大户吧。哎呀呀,只有春天才知道她的去处了。
白云冉冉地流过天空,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我在这里一直呆望到了傍晚。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我赶紧就用彩笔把它记下来。
你要是问我,此时此刻,心底是有多少的愁呢?我只能说,就和这遍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还有黄梅时节的雨水一样多。
《中吴纪闻》记载:贺铸原来是山阴人,后来移居姑苏醋坊桥。在“盘门之南十里”的横塘盖了一座小房子。
著名的诗词评论家周汝昌说,这座房子的名字叫“企鸿居”,猜测就是为了纪念他这一次的经历而修建的,因为《洛神赋》中的宓妃正是“翩若惊鸿的”。
贺铸在词中,一直把佳人比成“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宓妃。这一首词写得特别“痴”,为了一个路过的美女,他居然一直徘徊在自家附近,等待着美人光临。
古汉语中的“过”有一个意思是“拜访”,所以周汝昌先生认为“凌波不过横塘路”中的“过”是“来到”或者“莅临”的意思。贺铸显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女子,他从前就见过她,所以才会盼着再一次到。
但是,让人觉得搞笑的是,人家来是来了,都没有瞅他一眼,又径直走掉了。而他也不敢追上去询问,就开始感叹:完蛋了!你就这样走了,以后谁来和我过日子呢?
可想而知,他一开始就打算和这位女子结婚。但是他没胆追上去打听人家的住处,只有去猜测。结果胡思乱想一通,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想到傍晚去了。
刚见面,连认识都还算不上,他就开始打算和别人结婚了。他不觉得自己很奇葩,反而是觉得这件事非常“美”,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把它给记下来。
最后,他自问自答地以青青野草、风吹柳絮和黄梅时节的雨水,来说明自己有多么地愁。结果这首立意不太高明的词,因为写得太美而出了名,他也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叫“贺梅子”。
二、《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这首词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词的上半阙主要是写上元节的街中景。春天就要来了,东风没有吹开百花,却吹开了“火树银花”。烟火炸开漫天“星雨”,宝马香车堵着道路水泄不通。
这里在吹奏凤箫,那里在玩儿投壶,一整晚鱼龙漫舞地轮番上演着“百戏”。迎面走来一群笑语盈盈的盛妆女子,所过之处有暗香浮动,却没有一个是我的心上人。
我在人群里找好千百回。她到底在哪儿呢?蓦然一回头,却发现她站在那几盏残灯的旁边。
词以“花间”为正宗,主要写儿女情长。论名气,因为基础教育课本的威力,所以辛弃疾这一首《青玉案》名气远超贺铸的那一首,但是论写情,还是贺铸胜出。
贺铸的这一首《青玉案》当中的情感,写得非常细腻。他一上来就写动作,写自己心中那位女神避开了他的家,径直走了,让他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这个女神是那么地美,步伐简直和洛神一模一样,这就更加深了“失去”的遗憾。于是,他进而产生了不能与她共度大好年华的感觉。
贺铸极力渲染这位女子的美态,用尽了美好的词汇。写到后来,他甚至是觉得这位女子无视他的仰慕,根本拿他当空气,径直走掉这件事,也是值得纪念的,他还要用“彩笔”给他记录下来。最后几句才提到景物,全是用来形容他错失佳人的烦恼。
看完了贺铸的词,再看辛弃疾的词,会觉得词的上半阙,几乎是白瞎了。上元灯会的街景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写的地方,直到下半阙才来了重点,亮点是“众里寻它千百度”开始的最后四句。
为什么最后的这几句这么招人爱呢?原来,这短短的四句话,把人物的情绪写得有起有落。一开始是“众里寻她”,寻了“千百度”,证明找了很久没找到,接下来“蓦然回首”她就出来了。
并且结尾暗合中国人喜欢“大团圆”的特殊心理,颇有一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味道,所以辛弃疾这首词最大的亮点就是最后四句话。
尽管没有贺铸《青玉案》的细腻,但是辛弃疾这首《青玉案》依然有自己的故事情节。这四句话刚好提炼出了人生中一种“失而复得”的共同体验,于是得到了最大的共情和更加广泛的传播。
结语
看到贺铸写“彩笔”的时候,特别想给他邮一套“斑马复古色”。他的《青玉案》写得非常传神,但感情像他那么细腻的“痴人”,在现实中还是比较少的。因此周汝昌先生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呆子”,词中讲的也是一件呆事。
不过,看了贺铸的朋友李之仪《题贺方回词》,感觉就不同了。据李之仪说,当初贺铸喜欢过一个吴女。他一度想娶这位女子为妻,可自己仕途不得意,整日里蓬头垢面,自惭形秽,不敢去提亲。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词中看到女神径直走了,也不敢去追,只敢站在原地发呆的重要原因。结果这位吴女一年后病逝了,贺铸得到消息时非常后悔。
他捧着为吴女写的两首词,半夜敲响了李之仪的门,反复将这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与它的姐妹篇《感皇恩·兰芷满芳洲》反复吟诵。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着转,他是动了真情的。
辛弃疾这一首《青玉案》都说是婉约词,但是和贺铸的词一比,顿时又觉得豪放了。辛弃疾词没有贺铸的情丝婉转,回味悠长,它显得更加干脆、利落,并且结局十分美好。
尽管找了千百度,到底还是找到了。苦尽甘来,让人气爽神清。小时候特别喜欢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只是不知道,他这一首词的背后,又有什么动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