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花的优美句子段落(形容桂花落地的情景)

小时候住在乡下的奶奶家。奶奶喜植花草,院子里栽满了花。八仙花太富态,玫瑰花太冷艳,迎春花太平淡,我独爱桂花。每到秋天,小小的鹅黄的桂花便密布枝条,像是天上的星星,让人看得舒服。桂花很好闻,就像是天然的香水。

我经常把桂花泡在清凉的井水里,然后浸入毛巾,过不久取出,毛巾便有淡淡的桂花香。敷在脸上,有清风拂过,点亮了心灵。用冯唐品完书的感觉来说,就是“整个人都变好了”,再多的不快与烦恼都被这股清香消除了。

母亲喜欢捣弄小花草,制成各种玩意儿。苦瓜茶虽不错但太苦,所以不大喜欢喝,我爱的是桂花蜜。桂花蜜可以用来做桂花糕,还可以做汤圆。每次嘴馋我总撒娇让母亲做这美味,那甜真是甜到了心里。

后来我去了外地的学校上学。我想家,想和月亮一般香甜的桂花汤圆。打电话时便跟母亲嘟囔着要吃。

上个周五的下午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未进门便闻到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桂花味。急急地把桂花汤圆送入口中,轻轻一咬,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舀一勺汤,任由那淡黄色的液体慢慢地漫过我的口腔,从咽喉到胃,暖暖的,很舒服,像一阵清风。那一刹那,身体的疲倦,日夜流动的思念,通通消失不见了。(指导老师:邬双)(《桂花》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1)班 杨森婷)

【简评】看桂花,闻桂花,吃桂花汤圆,这篇以桂花为中心的文章极富生活气息,让人领略到自然和生活的美好。作者或摹形:小小的鹅黄的桂花便密布枝条,像是天上的星星;或引用:闻桂花后“整个人都变好了”;或抒情:“我独爱桂花”,生动表现了桂花之魅力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文中的桂花,凝结着童年的美好,承载着亲情的温暖,成了美好幸福的载体。(承蜩)

今晨,起了大雾。

整个小镇都藏在浓浓的雾中,只有路灯还倔强地闪着微弱的黄光。穿着白色羽衣的雾,用她温柔的臂膀,将小镇轻轻地揽在怀中。雾横无际涯,铺天盖地,给万物都穿上了洁白如云的婚纱。于是,树木消失了,建筑消失了,人们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

雾,浓浓的、白白的,包围着我的全身。我睁大眼睛,想真切地看清雾的身影,眼前却只是一片白。雾抚过我的头发,在我的头发上凝成晶莹的水珠。我伸出手,想抓住雾,可它灵巧地从我的指缝间溜了出去。

走在又浓又美的雾中,我突然生出一种幻觉,觉得我正走着的并不只是上学的路,而是一条人生路。雾遮掩了路,有人会彷徨,有人会退缩,有人会走上歧途。著名诗人陈子昂,才气纵横可一腔抱负不得实现,他在人生路上的雾中迷惑了、徘徊了,于是登上幽州台,怆然而泪下,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

走着走着,太阳出来了。雾悄然退去,不多久便消失不见了。远处的高楼、绿树都现出了身影,面前的路也清晰了。当我们的人生路上起了雾,我们需要的是勇气,是清醒的头脑,是相信迷雾终将散去的信心。人生路上多迷雾,别彷徨,别忧伤,稳住自己的方向,大胆地往前走;创造出驱除迷雾的太阳,你终将走出迷雾,迈入人生新的道路。(《雾》江苏东海县横沟中学张晓春)

【简评】作者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的方法,形象地表现了雾既白且浓的特征。直接描写:穿着白色羽衣(颜色、质地),横无际涯,铺天盖地(范围)。间接描写:树木消失了,建筑消失了,人们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只有路灯还倔强地闪着微弱的黄光。文章由眼前自然之雾联想到人生路上的迷雾,并指出正确的应对之道,生发自然,又提高了文章的层次,引人思索。(衔枚)

携一颗柔肠百结的心,执书卷,捧清茗,轻轻叩开书中的城门,听染上铜绿的门环低诉时光,看盛开的故事千朵万朵压枝低。墨迹沿着纸张的脉络,洇染出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白话……

于是,有了 “碧玉小家女,回身就郎抱”的不胜娇羞,有了“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的缠绵缱绻,有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拿云心事,有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浩然侠气,有了“明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虎将风骨……

于此,屈子行吟诵九歌,宋玉挥毫赋高唐。韩夫人红叶牵媒,卓文君当垆作赋。宋之问文成夺锦,苏东坡诗退金兵。贾浪先字斟句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并其事传为佳话;王安石屡作删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景常盛于书中,经久不衰。张若虚信笔游移,墨迹淋漓,“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打城中走过,墨香袭人,古韵醉心。捏一把黄土,塑一段秦砖汉瓦;掬一捧月色,唱一曲隋唐韵风;葬一抔落花,权当吊唁红颜;弹一回锦瑟,聊寄郁芊流年。

脑海中搜寻着关于文学的所有感受与记忆,众多纷繁的词句飞速闪过,只来得及捕捉到一句:“此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邂逅文字,从此山山水水,皆成颜色。(《此情不知所起》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K351班 谢玉冰)

【简评】作者将阳春白雪而曲高和寡的文学具象化为一座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城,凭借笔尖的灵动将诗词歌赋、古今典故轻鸢剪影般呈于纸端,让读者为文学之美深深折服。本文文风典雅,在婉约的表达中不乏豪放之笔触,既有江南烟水中的吴语轻软,也见朔北风沙中之骋马飞扬。(指导老师:陈立军)

十八岁之前,总是追逐着崇高的理想,渴望着无数的远方。十八岁之后,现实为我开启了另一扇门——门外消散了所有的雾霭流岚,理想开始具备锋利的棱角和高山的重量。

我认识一个传教的基督徒。传教很辛苦,没有经济来源,全靠教友和信徒的接济,每天吃着大酱拌土豆。她已坚持了十年,十年的青春在困窘拮据中悄然流逝,但内心的祥和与精神的充实已沉淀为一种沉静的力量。

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当了老师。我以为青春就此褪色,理想就此枯萎。可是,当我的付出换来学生成绩的提高,当我听到家长对我的肯定和赞扬时,我知道,尽管老师没有科学家崇高的光环,没有明星吸睛的魅力,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三尺讲台上的青春,已拥有了最大的价值。

厄尔曼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烈的感情。”是的,青春与年龄无关,它是一束持久的光芒,一种沉静的力量,一面精神的旗帜。青春只有与理想为伴,才具有生命力。而理想有温柔的手指,也有锋利的牙齿。青春必须穿越夏、秋、冬,穿越痛苦,才能抵达春天。青春,原是着一袭白衣,风雪洗净浮华;人生,原是花开不语,静水流深。(《白衣青春》湖北省天门中学边婧雯)

【简评】作者以朴实而真诚的文字,抒写自己对青春的体认和感悟。人生不同的阶段,因心境和处境的不同,对青春的认识也不同。经世事洗礼,在传教徒的影响下,在走出失落消沉,收获自足欣慰后,作者终于体悟到青春的真正意义。本文有感而发,抒写真实的心路历程,文思贯通,文字简练有味,所论具有积极的导引作用。(无违)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