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以上老人去世挽联怎么写(八旬老人逝世挽联大全)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的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挽联要有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挽联即是办理丧事或祭祀先人时所要用到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的作用是哀悼逝去之人,表达对逝去之人的一种敬意、怀念或者讽刺挖苦等。

一、林徽因的挽联

图为卧病在床的林徽因

林徽因后来因病去世之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人民把它作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徽因。金岳霖参加了林徽因的葬礼,并且还亲自为林徽因写了一副挽联,那副对联是这样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图为金岳霖

图为梁思成(右)、林徽因(左)夫妇

“一生诗意千寻瀑”指的是林徽因一生的才情,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作家、中国古代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徐志摩说在没有遇见林徽因之前不会创作诗歌,金岳霖为她一生未娶,她也是梁思成一生的挚爱。“万古流芳四月天”指的是林徽因会像她的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一样流传万古。

二、蔡锷的挽联

图为蔡锷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1915年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蔡锷的挽联很多,这里择几副挽联。

孙中山: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孙中山以两个历史名将作比喻,高度赞颂了这位热诚爱国,叱咤风云的青年军事家。

而小凤仙的两副挽联,当时传遍天下: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美人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图为小凤仙

蔡锷与小凤仙的佳话更多见于野食和影视作品,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无从得知更多的真相,只能从蔡锷出逃前对小凤仙说“奈何身已许国,再难许卿”,隐约揣测出蔡锷将军隐约对小凤仙的情愫。

三、张勋的挽联

图为张勋

张勋,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后被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溥仪赐谥“忠武”。

一日,有一位客人劝他要识时务,该剪掉辫子了。张勋手捏辫梢学着杨小楼京剧念白:“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张勋一生愚忠清廷,不识时势,但他孤忠感人,政见不合只是一时的,忠诚于国家是流传于后世的。所以张勋逝世后,政界闻人和文化名流纷纷致电哀挽,祭文、哀诗和挽联不计其数,或敌或友,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几乎都对其孤忠大加赞美。

钱能训:“千载凛然见生死,九庙于今有死臣。”

欧阳武:“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章士钊:“民主竟如何?世论渐回公已殁;斯人今宛在,党碑虽异我同悲。 ”

熊希龄:“国无论君民,惟以忠心为大本;人何分新旧,不移宗旨是英雄。”

陈毅:“秉春秋知罪为心,虽败不朽;堕天下孤孽之泪,非哭其私。”

张作霖:“忆大汉威声,当年戎马纵横,辽海独深豪杰感。正中原多事,此后艰难宏济,瓣香谁是老成人。”

四、张作霖的挽联。

图为张作霖

张作霖一生宦海沉浮,虎踞东北。曾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被清政府招安后,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多次抵制日本人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1928年6月4日,被日军炸药炸成重伤(皇姑屯事件),当日逝世。

国民党政府送上挽联:

噩耗传来,几使山河变色,

兴邦多难,应怜风雨同舟。

此联寓意深远,既悼念张作霖的死,也表达了希望后继者能为国家大局着想,维护民族统一。不久,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五、吴佩孚的挽联。

图为吴佩孚

吴佩孚可以称得上是北洋军阀中最善战的骁将,被誉为常胜将军。“秀才用兵,颇用心计”,秀才出身的吴佩孚是弃笔从戎十分成功的例子之一。吴氏深明韬略,长于治军,故其所部,操练勤奋,纪律严明。48岁的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使张作霖12万人的奉军败北山海关外。吴佩孚虽一生戎马杀伐,但爱国卫国,支持“五四运动”,在保护故宫方面也不遗余力。

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而搞“华北五省自治”,请吴佩孚上台当傀儡,冀察政务委员会聘吴佩孚为高等顾问。他坚决拒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龈,入日本医院治疗。受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指使,日本牙医将其杀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21日,国民政府于吴佩孚移灵之日,举办了吴佩孚将军追悼大会,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挽联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