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集大全(白居易最有名的诗词分享)

人物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又先后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葬于香山。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不露雕琢痕迹,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钱塘湖春行》

今天复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原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的大意:从西湖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公亭的西面。远远望去,湖面春水荡漾,刚好与堤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婉转啼鸣,争相飞往朝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忙忙碌碌,飞来飞去,衔着春泥在筑巢。 西湖的四周岸边,生长着纷繁开放的春花,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此时还未长高,刚刚才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喜爱,那绿色杨柳树荫下的白沙堤。

白居易曾经在杭州担任刺史,也就是相当于杭州市的市长,是杭州的父母官。白居易在杭州为官,自然要去西湖游览。在一个春天,白居易来到了西湖游玩。当时天气很好,晴空万里,碧波荡漾。游人很多, 白居易的心情舒畅。白居易开心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西湖东边的白沙堤上。白居易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游览西湖之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钱塘湖春行》,给人们留下了精美的诗篇。

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江春行》,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在于即景寓情,语言通俗,清新自然,用白描的手法,将精心挑选的几组镜头囊括在诗中,写出了柔和怡然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带给人们饱满的感受。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西湖美景的赞歌。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其实,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我们往往都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向往之情,可是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是因为我们不能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眼光去游山玩水。正是因为白居易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才能在无数的西湖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其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进而,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21年4月8号

《问刘十九》

今天复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原文如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的大意是:酒是新酿造的米酒,酒面上还浮着细密的泡沫,色微绿,细如蚁。用红泥制成的小小火炉,炉火正旺。天色将晚,雪意渐浓,眼看就要下雪了。下雪天,是最适合喝酒的日子,能否光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呢?

据记载,《问刘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刘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时的老朋友,白居易曾在《刘十九同宿》诗中提到过他,说他是嵩阳处士。

白居易这首《问刘十九》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他自己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中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描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意象选择巧妙,色彩搭配合理,简练含蓄,轻松洒脱,意脉相通,一气贯之,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

通览全诗,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通过质朴而不加修饰的语言,将雪夜邀请友人饮酒这一场景,所蕴含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展露无遗,充满了生活的情调,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诗中并没有出现赏雪、欢饮、畅谈这些温馨的场面,但是读者联想起来却十分自然,这就是白居易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浅情深,言短味长,堪称佳作。

最后结尾问句“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白居易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想象一下,刘十九接到这首小诗之后,一定会立刻赶到白居易家中,两位老朋友围着红红的火炉,“忘形到尔汝”地对饮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还是那样温暖、明亮。于是,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

2021年9月22号

《池上》

今天复习白居易的《池上》,原文如下: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的大意是:池塘中,一个小孩独自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色的莲花,凯旋归来。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大摇大摆地划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从其创作背景来看,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他63岁那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小娃撑船而作这首诗。

白居易的这首《池上》,是一首五言绝句。专门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全诗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以其通俗风格,如同大白话,描绘出天真幼稚、淘气可爱的小孩儿形象,从而将这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白居易不愧是叙事圣手,即使是简单的小诗,也能够描述得富有情致,于不经意之处显出,把寻常画图刻画得精彩逼真,在亲切语气中营造亲切氛围,吸引人愿意自动深入其内,勾起情感之上的共鸣,详细去体味源自生活的真谛。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童年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古往今来,天然纯朴的童心,一直是诗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描写童年趣事最多的是放风筝、扑蝴蝶、捉知了、摸鱼儿、放牛羊等场景,读起来让人们倍感亲切,兴味悠然,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2021年5月10号晚

《赋得古原草送别》

今天复习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的大意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长满了茂盛的青草。野草生命力顽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总是枯萎了又苍翠。即使遭遇野外大火,也无法彻底烧尽。来年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那时,草香远播,漫野都是芳草的馨香,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阳光照耀下,草原明丽翠绿,碧绿连接荒城。又要送别远方的友人,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望着长得茂盛的芳草,心中充满了离情别绪。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16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时创作的。这首诗是应考习作,按当时的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白居易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其成名作。此诗先是侧重描写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然后又侧重描写了野草的共时之美。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空灵,天然浑成,章法谨严,自然流畅,对仗精工,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纵观全诗,融入了深切的生活感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故字字含真情,句句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据记载,白居易那年始自江南入京,拜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感叹,赞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宣传赞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聚散离合总是缘,同学也罢,朋友也罢,相聚在一起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真正能够陪伴着走一程的皆为有缘人。或许不经意间的一别,就是永别,从此再也没有了相聚甚至是见面的机会。古时候,没有现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好友离别更是难以再相见,即使十分想念,也无法互诉衷肠。所以,送别好友,难免就会十分悲伤,而那“离离萋萋”的原野青草,恰好可以形象地表达出,这种绵绵不绝的离别之情。

2021年10月22号

《长相思·汴水流》

今天复习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原文如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的大意是:汴水流也流,向着东南方一直流。汇入泗水,接着朝东南方一直流。最后流到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进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远远望去,江南的群山,此起彼伏,重重叠叠,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悠长,就像那东流水永无止歇。怨恨深远,就像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崇山峻岭。思无穷,恨亦无穷,哪儿才是尽头,良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白居易这首《长相思》,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就是他最宠爱的侍妾樊素。樊素善歌《杨柳枝》,故又名柳枝。随着白居易年事已高,为了不耽误樊素的青春,多次提出放归樊素,无奈二人日久生情,难舍难分。后白居易得了痛风病,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痛下决心放归樊素。但余情未了,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对于樊素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白居易这首《长相思·汴水流》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作。这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先是以景抒情,以景融情;然后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从而十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深闺女子倚楼怀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整体来看,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心中充满无限深情。流水蜿蜒,低徊缠绵,群山绵延,情思悠长,愁山恨水,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少妇的心也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月明人倚楼”,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人仍未归,恨亦难休。

2021年10月28号

《对酒》

今天复习白居易的《对酒》,诗词原文如下: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这首七言绝句,寥寥数语,道尽人生对待贫与富的辩证观念,也表现出诗人乐天达观的人生理念。

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蜗牛角上争何事?”:从空间概念来说,人生在世,如同身在蜗牛角上,空间狭窄,本就如履薄冰,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石火光中寄此身”:从时间概念上来说,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时发出的火光,在浩瀚的时光隧道里,不过是转瞬即逝罢了。

“随贫随富且欢乐”:人这一辈子,有可能贫穷,有可能富贵。但无论富贵与贫贱,都应该从容面对,知足常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那些醉心于名利和富贵,却忘了追求富贵本身也是为了开口笑的人,肯定是想不开的痴迷之人。

纵观全诗,诗人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如既往的明如白话,朗朗上口。这句“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更是千古名句。这是白居易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是对后人的殷殷劝谏,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